摄影:王潇潇 编辑:实习生叶恒熙 【查看概要】·“十四五”前四年,我国经济年均增长5.5%,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%左右。成为全球发展的“稳定器”,经济规模有望连续四次跨越万亿级别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现代科技驱动产业升级,绿色发展取得惊人成效,民生福祉不断改善,安全基础进一步巩固。我国宏观调控注重多维统筹、政策协调,四大主要优势支撑“十五五”续写两个新奇迹篇章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,“十一五”时期我国发展进程“十四五”“极不平凡、极不平凡”。我们认识到压力、经受住考验,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跨越。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李庆斌近日在做客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时表示。李庆斌表示,回顾“十四五”时期,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、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背景下,我国经济前四年年均增长5.5%,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30%左右,成为全球发展的“稳定器” 从经济规模来看,我国经济有望继续跨越110万亿、12年四大主要水平。0万亿、130万亿、140万亿。人均GDP将从“十三五”末的7.3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9.6万元。“今年有望突破10万元大关。”李庆斌说。在创新驱动发展领域,李庆斌强调“亮点多、势头迅猛”:不仅大国重要工具不断取得突破,国产人工智能大型模型等新兴技术也不断增多,成为社会关注的“流量热点”。创新技术正在推动行业加速中高端转型。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“十三五”末增长42%。 “很多领域正在加速从量变到质变、从中低端到中高端、从追赶者到领先者的转变。”在绿色发展方面,我中国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,“蓝天碧水已成为常态”。李庆斌用具体数据证实了结果: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系统,目前每3度电中有1度电来自绿色电力;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四年下降11.6%,跻身全球能源消耗下降最快国家之列;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“十三五”末的不到500万辆增长了5倍多。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。”李庆斌表示,同时,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福祉。建成全球最大的教育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体系,一些重要指标取得新突破穿过。例如,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9岁,通常每五年增加一岁,“十五五”期间预计将增加一岁。此外,粮食、能源、工业、国防等领域安全基础进一步融合,管理效率大幅提升,我们比以往更有信心面对各种风险挑战。 “过去五年,经济运行不平稳,有外部遏制的打压,也存在内需疲弱等问题。”李庆斌表示,对此,必须有效落实宏观调控,不断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,优化经济结构,同时破解经济瓶颈问题,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“双倍”“双倍”作用。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部署推出一揽子附加政策,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,社会信心明显增强,经济回升。谈及积累的变革经验,在李庆斌看来,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注重将短期调控目标与发展目标、长期发展相结合。要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,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,特别注重政策结合与相互协调,不断提高宏观政策导向的统一性,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调整,提高合理性和灵活性。它们为不断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参数统筹推进“十五五”时期宏观经济调控,更加有效准确。李庆斌还表示,要认识到我国经济基础扎实、效益多、稳定性强、潜力大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四大优势:巨大的市场优势、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、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。未来五年,将继续谱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,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