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胜“十四五”,打赢决战|共绘黄河精彩画卷——沿黄省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质量发展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电 标题:描绘黄河壮丽画卷——沿黄省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邵坤 牛少杰 周生生 黄河万里长,水流汹涌。近年来,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黄河流域各省区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全面发展、多层次深化黄河保护和治理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,统筹推进黄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。描绘黄河巨幅画卷,努力把黄河打造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。 推进全流域生态保护和管理 天刚蒙蒙亮,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大别列村,53岁的韩大午身穿红色制服,来到自家门前的黄河边,开始了一天的巡河。大别列村有一支志愿巡河队。韩大乌带等30余名村民自愿定期巡黄河。 “我们每天巡逻河道约3公里,不仅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黄河,还能利用志愿者服务时间兑换村里的村点生活所需,大家都很积极主动。”韩大乌带说。 循化县委书记曹良泰表示,循化县建立了五项机制,包括加强监督考核、建筑垃圾管理、垃圾处置、污水处理、公众环保动员等工作,当好母亲河守护者。 三门峡市是黄河入河南省的第一站,地势起伏,河道蜿蜒。黄河支流红农涧河沿岸,黄色生态廊道沿线休闲站星罗棋布,滨海小道干净美丽。 “这里有一个孩子们的游乐场,周末我们会带家人来这里,靠近黄河。”三门峡灵宝市市民李占胜沿着河边散步时说道。 秋季,黄河口沿岸,“迎宾红地毯”碱蓬进入最佳观赏季节,候鸟们不停地捕食、寻找食物。盐碱土壤中根系旺盛的植物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,提高肥力,还可以为底栖生物提供营养。它的蓬勃生长是黄河口生态不断改善的明证。 站稳绿色发展“硬脊梁” 在河南,新乡新亚纸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系统节水,实现了从高耗水到高效用水的转变。改造前,其制浆工艺每吨纸浆用水量高达65立方米。通过发展专业化污水处理设施、优化制浆造纸工艺、设置专职水环境处理防护等措施,该工艺用水量已降至每吨纸浆25立方米,水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。 沿黄省区积极推进节水灌溉,推动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新旧动能回归,推动绿色低碳转型…… 陕西、山西、甘肃三省正在加大秦岭生态保护力度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。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往的高能新兴产业逐渐被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文化旅游、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取代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绿色。动能。 东平湖是山东第二大水湖。过去,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,湖区水质恶化,浮游生物和野生鱼类数量明显减少。如今,生态环境全面整治后,东平湖重拾惊喜 山东沿海地区煤炭、石油等资源丰富,化工、炼油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。山东结合实际优化石化产业布局,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迁移,规划发展沿海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,推动产业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集群化升级。 在渤海莱州湾,由76万块光伏组件组成的蓝色矩阵不断散发着电能。今年5月,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室外光伏发电并网发电。该项目将为我国沿海光伏规模化发展做出贡献。 推动高质量发展,必须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心态。今年九月今年,沿黄九省区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并签署协议,推动流域检验检测、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成果开放共享和认可。 多措并举确保黄河安全 在黄河下游,洪水风险是沿海人民劳动和生活的重大隐患。为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,国家正在建设黄河下游“十四五”防洪工程,涉及河南、山东两省42个县(区)。 除了工程保障外,许多新技术为黄河安全提供了保障。无人机、卫星遥感等新技术监测河流险情,光电沙计快速监测kly测量河水含沙量、5G视频监控水库大坝运行情况,让古老的黄河有了“智慧大脑”,从管理走向“智慧”管理。 今年10月黄河特大洪水,山东省黄河局通过黄河支流雨水情况信息共享机制,实时掌握大汶河流域拦河坝、金堤河、长平潭地区水流情况,精准控制东平湖流量。 现在,随着黄河汛期的临近,山东黄河洪泛区的群众不用担心。通过黄河洪水搬迁工程,山东60万洪水居民成功搬迁新居。今年,保平安、加强援助、兴产业、谋发展等举措,让黄河人民的家园呃地区更好。 (超过)